中国医养市场发展分析

健康新闻
发布日期
2021-09-17 20:52
发送

作者:向方蒙

一、医养市场的巨大需求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中提到: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高龄老年人将增加到2900万人左右,失能、半失能老年人4000余万;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老年抚养比将提高到28%左右。

据中投顾问对2017-2021年中国医养结合行业市场规模的预测,2017-2021年,此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7.92%,2021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1603亿元,真正成为一个突破万亿的大市场。

二、医养市场发展背景

1、专业护理人员短缺

2020年全国在册护士总数445万,全国人口14.2亿人,每千人拥有护士3.1人。根据世卫组织统计,全球人均拥有护士数量最多的是挪威,每千人拥有护士数量达17.27人,欧盟制定的基本标准为8人以上,而美国和日本分别为9.8人和11.49人。

2、养老床位短缺

《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提出要求:到2020年每千名老年人口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5-40张。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当前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到2.64亿人。根据要求,需达到养老床位924-1056万张,截至2020年底,全国有养老机构3.8万个,各类机构和社区养老床位823.8万张,仍有上百万缺口。

3、老年人占比增速快、人口预期寿命增长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00年11月1日我们人口中的60周岁以上的占比是10.25%,其中65周岁以上占比6.96%。按照国际标准(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当时我们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在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中,60周岁及65周岁以上的人口占比已经达到了18.7%和13.9%。老龄化进一步加深。

二十年来,附着经济高速发展、生活条件改善、健康水平提高,我们的人均预期寿命不断提高,从2000年的71.4岁提升至2010年的74.9岁(第六次普查数据),再到2020年的77.3岁,人均寿命的提高也会加速老龄化社会进程。

4、家庭养老压力大

2010-2020年平均每个家庭户规模由3.10人降至2.62人,家庭户规模继续小型化,2000年中国出生率为14.03‰,到2020年这一数值为8.5‰,家庭结构小型化、少子化导致子女的养老压力巨大,一对夫妻赡养四个老人、抚养一个孩子也将成为普遍情况。而养老院也存在着“公立进不去,私立住不起”的情况,养老机构的收费普标较高,老人的收入难以承担自己的养老费用,而子女也难以承担多个老人的养老费用,国家及社会力量应承担更多责任。

三、我国医养结合市场发展现状

1、医养结合市场快速增长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各地政府接连发文落实医养结合相关政策和措施,企业在该市场的投入也显著增加,近几年我国医养结合市场迎来了稳定快速增长。

2、政策实施效果未达到预期

目前各管理部门之间尚未健全联动机制,各部门具体职责不明确,导致医养结合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阻力。有学者对我国医养结合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总结:①医养结合综合服务评价体系不健全、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及制度供给缺位等原因,导致我国医养结合服务供给体系建设不完善;②各地政策执行流于形式,触及实际问题较少,使得医养结合模式仍处于简单的医+养状态;③我国医养结合模式筹资渠道不通畅、支付保障机制和支付方式缺乏合理设计;④主管部门责任边界划分不清晰,从而难以调动各方积极性并形成合力。这些都是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发展的主要障碍,医与养分离的现状,既挤占大量医疗服务资源,也带来了沉重的养老负担。

3、院外医养将成为养老重心

老年人慢性病患病人数自2008年起显著增加,根据《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前五位的慢性病依次为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 病、缺血性心脏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病,这五种疾病的患病人次占总患病人次的 69.7%,超过15%的老人患有2种及以上慢病。

现有医疗服务体系以应急、救治为主,院外则是实现慢病管理的主要场所。因此,仅靠医院和养老机构解决养老问题是不现实的,“9073”养老模式也成为目前探索的主流,即老人中90%由家庭自我照顾,7%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由机构代为照顾养老。在院外将养老与医疗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为老年人提供不同层次的医疗与保健服务,已成为养老产业最核心的内容。

四、医养市场未来发展趋势

1、医养结合服务将开始从机构到居家的转变

2005年开始我国引入“医养结合、持续照顾”的概念,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医养结合作为“健康老龄化”的主要实现路径,成为政府及市场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医养结合的主要模式是以机构为主,主要服务对象为失能程度较高,照护要求较高的老人,鼓励现有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间开展深度合作,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

但无论是从受众人群比例、传统养老文化和习惯、以及养老“9073”的顶层设计来看,以机构为主发展医养结合虽然可以快速补充市场供应不足的现状,但是受限于主管部门交叉、专业人才不足、医保支付缺失等原因,产品及服务质量仍存在较大不足。

医养结合≠医院+养老院,医养结合的模式也应该覆盖90%以上的居家养老的人群。因此在居家场景下的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如何发挥其作用将成为相关机构和企业研究的重心:以 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手段建立“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化解居家养老困局,实现线下服务半径的最大化,同时减轻子女的陪护压力,为医养结合提供全新的思路。

2、智能硬件、医疗服务、大数据平台成为提升医养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

居家养老因没有随时随地提供服务的专业护理人员,所以最核心的问题当老人突发疾病或身体不适时,如何及时监测到其异常状态并进行预警,同时第一时间提供医疗救治。医养结合服务的关键点就落在了健康数据监测-远程医疗服务-云平台健康管理上。

随着智能硬件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服务于老人和病患的医疗智能硬件也开始崭露头角。医疗智能硬件可以随时、持续采集老人的健康数据,如血压、心率、血氧、血糖、体温、呼吸等,并通过云平台进行智能分析,给出健康建议,同时当数据出现异常或监测到突发意外情况时(如摔倒)及时向老人的家人、社区推送告警,必要时联动医生开展远程诊疗、上门服务或调度资源送老人前往附近医院就诊。

当前医疗智能硬件虽然种类繁多,涉及的面也比较广,但每个硬件还是处于信息孤岛的状态,真正与医疗服务做到深度融合、借助大数据分析做到个性化、智能化医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护理人员供给优化势在必行

继2009年注册医师试点多点执业后2015年起各地也开始推行护士多点执业,目的是缓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护理人员不足的情况,促进优质护理资源下沉。从推行医护人员多点执业到试点互联网+医疗,我们可以看出面对基层医疗和养老的压力,政府在通过各种方式释放现有医护人员的产能。但前文也提到,我国的专业护士占比本就远低于发达国家标准,护士本身还存在上百万缺口,让现有医护人员提供更多的服务,本身空间是非常有限的,且医护人员的重心还是会在医疗上而非养老照护上。

因此目前在养老照护市场上的主力军依旧是护工,而护工行业目前普遍存在着准入门槛低、流动性大、整体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等问题。培养一名在册护士需要几年的时间,代价巨大,而一个护工只需培训几天即可上岗,因此护工与专业护理人员在专业素质上可以说是天差地别。未来提升护理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将会成为医养结合服务的一个突破方向。

提升护理行业人员(这里主要指护工)素质可以从三个方向入手,一是运营优化,首先需提高对护工本身的保障,包括保险、收入、充分劳动保护等,吸引更多素质相对较高的人群进入该行业;二是完善标准服务体系,构建标准服务流程、引入国际先进的培训体系,提升陪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巧,优化客户体验;最后是完善人员培养-监督体系,明确护理人员的从业标准并严格执行,建立透明的信息平台,同时完善第三方服务评估体系及对应的处理措施,地方卫生主管机构介入陪护机构和企业的监管,进一步提高其服务水平。

与此同时,面向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资质认证市场也会迎来一个发展高峰。

4、医养结合的目标:最终实现医-护-康-养一体化的养老模式

医疗服务:疾病诊治、急救、重症治疗等专业医疗服务,以及以互联网为平台的远程医疗及转诊服务。

康复护理:医疗护理、康复促进、临终关怀等长期连续的专业护理服务。

健康管理:健康体检、慢病管理、健康管理及咨询等服务。

养老服务:生活照护服务、精神心理服务、文化活动服务等。

医+养,一方面是为了更好的满足老人的医疗需求,帮助老年人保持健康的状态,另一方面是为了更好的满足老人的养老需求,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医-护-康-养一体化的养老模式需要进行服务、资源、信息三方面的整合。建立“医、护、康、养”四位一体的综合性服务模式和服务体系,将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同时通过线上的信息管理,准确匹配线下资源,改善线下服务效率,使线上、线下得到有效衔接。

五、总结

总的来说,以居家为主、社区为辅的医养结合模式更适合中国国情。相对于重资产模式运营的养老院和养老地产来说,居家养老的成本相对较低,而且从文化传统角度也更符合中国人的价值观。 以居家为主,社区为辅的养老模式将在资源利用和成本控制方面具有优势,呈现出广覆盖、低成本的特征,不仅能缓解家庭的养老负担,而且减少了养老资金的投入。讨论医养市场未来如何发展其实就是讨论未来针对居家养老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医疗方式,具体有哪些场景,医疗机构和企业分别能做什么。目前已有医院在通过远程医疗+智能硬件等技术手段开展智慧医养结合服务,并推动医养联合体的建立。虽然该模式在我国仍处于探索阶段,但相信随着商业模式的成熟、技术的进步、医疗资源的不断补充,该模式在未来十年会逐渐趋于成熟并真正普及到千万万户,为国家养老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责编:林翔
THE END

本文标题:中国医养市场发展分析
本文链接:https://www.zgjkjw.cn/news/3991.html

相关热点

3月4日起,全国进入两会时间,科技创新作为历年两会关注的焦点,今年同样是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高频词汇。3月5日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
健康新闻/ 2022-03-10
老龄化形势加剧下,如何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同时,让家庭减少担忧和负担,这个命题就尤为突出。海尔旗下大健康品牌盈康一生探索出了一条医养结合,智慧养老的解题之策,让老年人老...
健康新闻/ 2022-03-10
2017年我第一次查出妊娠糖尿病,但在产后半年血糖指标恢复正常,心中狂喜。还我以为是上天眷顾我,又开始回归之前的吃货状态。 直到2019年公司体检发现血糖异常,心里开始有些不...
健康新闻/ 2022-03-03
2月28日,第十五个国际罕见病日即将到来之际,国家首批罕见病目录影响力评估报告会在杭州举行。 国家首批罕见病目录影响力评估由健识局与蔻德罕见病中心共同发起,旨在从医疗、政策...
健康新闻/ 2022-03-02
2月28日,第十五个国际罕见病日到来之际,国家首批罕见病目录影响力评估报告会在杭州举行。 这次报告会由京东健康独家支持,健识局与蔻德罕见病中心共同举办。报告从医疗、政策、产...
健康新闻/ 2022-03-01
现阶段,伴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在物质等方面的需求得到极大满足。另一方面,社会进步工业逐步发达带来的负面影响,诸如生存环境的恶化、空气与水源污染、食物污染、各种低...
健康新闻/ 2022-02-23

相关推荐

3